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过6亿的用户让移动电子商务前景光明。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信息安全、信用制度、政策法规、结算标准的不统一、渠道终端的普及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等问题悬而未决,这都将制约着我国手机支付市场的发展。
1、大多数手机用户都遭遇过垃圾信息(短信、彩信、电话)的骚扰,有关部门不断严厉打击却收效甚微,不法者依然能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法对用户手机无孔不入。如信号传输过程本身就存在安全问题。此外,偷抢手机现象时有发生,一旦手机与个人银行卡挂钩,一部手机将包含更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这使得手机丢失和损坏造成的个人信息泄密概率和风险都远高于传统银行卡。当扣错钱或手机被抢、被偷时,用户利益如何保障?谁来保障?
2、机卡分离模式以及难以落实的手机实名制,都让手机支付用户的信用账户难以有效建立,这直接制约了整体手机支付信用制度的落实。而国内运营商不透明的收费模式和霸王条款,使其在用户心中留恶名已久,不少人都遭遇过莫名其妙的话费支出。一旦手机与银行卡挂钩,让用户更为担心无故的费用支出,也直接影响了用户对“手机支付”应用的信任。要想推广手机支付,运营商首先应重拾商誉。
3、手机支付在我国尚属初级阶段,运营商与银行两套系统间的业务融合难以完成。而多种利益博弈,使相关配套法规依然缺失。加之手机支付业务会使运营商涉嫌经营“类金融业务”,而处于国家金融政策监管的灰色地带,将使用户合法权益难得到政策保障。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整体信用环境,加强监督自律,才能真正推动这项应用的大规模普及,否则只能落个“叫好不叫座”。
4、手机支付利益各方还未达成统一的结算标准。无论是传统的现金、银行卡支付手段还是新兴的网络支付宝等,均以银行结算标准使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支付与以上支付标准存在新的问题,即通信运营商要和银行机构的达成统一、便于推广的结算标准。
目前手机支付存在手机话费、银行卡、支付平台三大支付方式,从市场反应上来看,都未能获得业内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对于整个手机支付产业链来说,达成一个合理统一又能使消费者便捷使用的手机支付标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