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的展会中,很多企业都在谈海康威视,77亿的大单,从视频监控向对讲、报警、门禁全产品线发展等话题,都成为各个安防企业彼此探讨的对象。而海康威视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在2012年显现出来。
垫资模式增多,企业谨慎进入
海康威视在重庆项目采取的BT运营管理模式,已经在安防中形成一股小的风潮,CSST在昆明平安城市项目中的BLT运营也为很多大型工程开发了一条新的模式,在此之后很多BT/BOT的项目纷纷上马,也使得大型项目的中标资金门槛进一步提高。因此不仅是上市企业,国企、与投资公司有合作的企业均表示自身资本实力雄厚。烽火众智董事总经理王峰也表示:“烽火众智的前身是烽火科技集团成员之——武汉虹信通信旗下的网络技术事业部。随着烽火科技集团智能技术逐渐培育成熟,同时对安防行业非常看好,在这个事业部运作5年之时,整合了集团相关资源,由国资委注资1.3亿成立了烽火众智。烽火科技集团对烽火众智承载的物联网智慧城市业务寄予高度重视。”
咨询业务成为新蓝海
海康威视重庆项目可说为中国安防行业打破了“天花板”,使安防人士认识到,安防不仅是生产产品和做项目。尤其是数字城市项目日益增多,更多的企业以总包的形式拿下项目,与IT、通信企业之间协调、大型项目管理、工程资讯等工作都会使安防行业的企业一时间头昏脑胀。海康威视有中电集团的支持,那么其他的企业应该怎么办?因此很多具有多种资质的集成商看中了这块未经开发的新蓝海市场,纷纷开设了工程管理、项目资讯等业务,在工程利润越来越小的今天,海康无疑为中国安防集成商开拓了一片新的市场领域。
西门子楼宇科技集团安防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黄天荣表示:“中国的最终用户愿意支付30-45万美元的咨询费,只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系统规划。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规范安全和建筑物的开放式接口,因为创新和标准是西门子的核心。”
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表示:“重庆项目专门成立一个项目组,完全独立运营,当重庆项目完成后,这个项目组可能会变成技术支持性的服务公司。”
国内与国外企业界限淡化
在2012年,国内与国外安防企业界限正在逐渐淡化,一方面是国内安防品牌的快速崛起,另一方面则是国外企业力图大力发展中国市场而加快了本土化的布局。目前国外安防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外商的本土化多集中在中国开始分公司办事处,再进一步是设厂、建立仓储、物流、服务中心。而2011年,国外安防企业不仅仅是将研发的主要人员设置到中国,倾听最前沿的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如从博世集团总部调来的Rene Van Gils将在中国组建研发部门。另外,外商企业人员架构上也逐渐向本土倾斜。英格索兰大中华区总经理楼峰表示“英格索兰安防业务部亚太区总裁和中国区总经理都是中国人,同时企业总部对中国市场十分重视,其他两个部门的亚太区总裁也是中国人,这样使得从管理层面到企业战略规划上都更贴近中国本土市场。”
国外安防企业纷纷加快本土化进程,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外,2011年美国经济复苏仍难现曙光,欧洲仍被债务危机困扰,中国、印度、东南亚成为了主要增长点,其中中国市场规模最大,因此对中国本土化的布局必然成为外商在2012年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