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专家介绍,物联网标准并不是由单一的标准组成,由于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项关键技术环节,物联网标准将会由一系列标准构成。
论坛上,张晖就物联网技术结构与标准化发展发表了演讲。他透露,目前国内已立项或正在制定的与物联网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包括电子标签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传感器网络标准和云计算技术标准。其中传感器标准制定完成了12个部分,电子标签包括24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已经立项,云计算标准也确定了目标和负责部门。
张晖指出,国内已成立或正在筹备一些物联网技术领域相关标准工作组,但各标准工作组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各自孤立进行,相互之间缺乏协调联络机制。他认为,各标准工作组应该紧紧围绕物联网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标准战略,加快推进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和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对此,张晖介绍,今年6月8日,由11个部委下属的标准工作组联合成立了中国物联网联合工作组,希望能够改变原来标准孤立和片面的状况。
不过,物联网标准的混乱状况不仅中国存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这一情况。据CCSA 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总体工作组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总工程师续合元介绍,物联网的国际国内标准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化,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对物联网的研究同样缺乏统一的协调和协作,每个国际标准组织的研究都是针对物联网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传统擅长的内容,各标准组织侧重点不同。续合元举例说,在欧洲,欧盟统计2008年仅仅RFID标准方面就有30个组织制定了250多个标准,由此可见标准混乱之一斑。这些导致物联网技术应用和产业的规模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通过国内外对比,专家认为,中国物联网不仅在产业上具有同步甚至先发优势,在标准制定方面也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统一事实,抢占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但与会企业也表示了他们的担心,由于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质,有可能延缓了产业的发展和推进。
据张晖介绍,大部分国家标准都属于推荐性质,由于标准牵涉到不同企业的利益,为防止造成不公平竞争,很多标准在行业内和国家范围实行推荐和自主选择。而推荐性必然延缓标准的推进,不利于产业的成熟,一位参加论坛的观众提出这一问题,张晖表示,现阶段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