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一块猪肉、一杯牛奶、一个水果的来历都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农业物联网运用,能为消费者提供"来路可查"的农产品。
作为新兴事物,物联网推广面临技术、信息管理、应用等难题。
新革命
给猪戴"耳环"、给牛挂"项链"、在稻田装监视器……安徽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描绘农业物联网时代图景。
物联网通过现代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近年来,这项技术逐步运用于农业。
2010年8月,安徽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中心负责人、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教授吴仲城认为,物联网已成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多应用于城市。在中国,农村更需要新技术。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屡敲警钟,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运用新技术改变这一状况尤为迫切。
吴仲城介绍,物联网在农村除了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外,还可培育新品种,采集农村生态环境,帮助农村疫病防控,提高管理水平。现在已研制出针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田间作物长势传感器,针对猪、牛等家畜的生长监测传感器,针对草莓的物联网技术研究。
吴仲城说:"我们在安徽省长丰县建立草莓示范基地,运用物联网技术,集聚相关专家给予专业指导,提高草莓品质。"
安徽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还计划在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宣城、亳州、淮南等地建立稻米、水产、茶叶、中药材等多个特色农产品物联网示范基地。
吴仲城说,未来通过物联网可精确获取农作物生长、农民生活、农产品流通等信息,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交易、物流等各环节智能化程度,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包括利用物联网采集的农村生态环境信息进行疫病监测和防控。
受制约
尽管物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推广仍面临多重困难。
首先是技术难题。物联网建设首先依赖大量传感器监测传输数据。由于农村应用对象复杂,获取信息广泛,这类传感器能否统一标准,信息能否实现标准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物联网技术如何向农村千万个种植户普及面临挑战。安徽省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人员徐珍玉说,研究中心建立的草莓物联网示范基地打算独立雇人种植。"我们曾想跟农民合作,但目前农民是否愿意改变传统种植习惯还不确定。我们得做出示范,才能推广给农民。"
徐珍玉说,对于大多数分散种养的农户来说,如果没有标准化产业链,单纯一个环节的物联网应用无法给他们带来更大价值。眼下有可能使用物联网的主要是大型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物联网技术有助于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需助力
专家认为,农村物联网应用有广阔前景,但需政策支持,建立传感器信息采集国家标准,解决农业环境信息获取和农残检测等技术,建立传感器接口标准与测试认证平台,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涉及多个部门,仅农产品追溯体系就涉及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仓储、市场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有相应管理部门。
吴仲城说,物联网要在这些环节要采集信息,需得到疫控、卫生、商务、农业、畜牧等部门支持,需建立适应物联网新技术的现代行政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