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快电网基本建设,提升电网的输配能力和运行效率;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迫切需要提升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实现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对接;推动节能减排,服务“两型”社会,迫切需要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电能质量和多元化供电服务的要求,迫切需要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互动能力;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为此,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目标。并制定了包括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的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框架。
“两条主线即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三个阶段即2009至2011年为研究试点阶段、2013至2015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至201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四个体系即发展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五个内涵则包括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灵活互动及友好开放。”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信息办主任陈秀海向笔者详细解释道。
目标明确,但前进的道路却不一定会一帆风顺,在他看来,智能电网的建成与否将直接依赖于中国电网六大环节是否能够及时变革。
发电环节
需重点解决问题
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导向,解决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发电)的接入、预测、监测、分析、控制问题,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机网协调运行水平。
发展目标
1.积极采用先进、高效的多元化发电技术,实现电源发展方式集约化、结构布局科学化、并网接入标准化、运行控制智能化;2.实现机网信息的双向交换,提高电网对发电侧的控制水平,提高发电装备综合使用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3.强化电源支撑能力,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提升机网协调水平,实现可再生能源有序接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线路环节
需重点解决问题
1.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等输电新技术的国产化问题;2.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国产化问题。
发展目标
1.以国家电网规划为指导,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2.实现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3.广泛采用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和电压、潮流控制的灵活性。 [nextpage]
变电环节
需重点解决问题
1.智能变电站的研究和推广问题;2.全站设备的智能化问题;3.可再生能源规范接入问题;4.设备检修模式落后问题,加快向状态检修过渡。
发展目标
1.设备信息和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实现全面共享互动,实现基于状态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优化管理;2.枢纽及中心变电站全面建成或改造成为智能化变电站;3.实现全网运行数据的统一采集、实时信息共享以及电网实时控制和智能调节,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各类高级应用。
配电环节
需重点解决问题
1.配电网架薄弱问题;2.配电自动化普及率实用化低问题;3.分布式能源接入问题;4.储能和电动汽车普及问题。
发展目标
1.建成高效、灵活、合理的配电网络,配电网具备灵活重构、潮流优化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配电网自愈取得突破;2.实现集中/分散储能装置及分布式电源的兼容接入与统一控制;3.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显著提高;4.完成实用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建设,全面推广智能配电网示范工程应用成果,配电网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用户服务环节
需重点解决问题
1.用户用电效率低问题;2.用户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问题;3.用户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问题。
发展目标
1.构建智能营销组织模式和标准化业务体系,实现营销管理的现代化运行和营销业务的智能化应用;2.全面开展智能用户管理与服务,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智能电表;3.构建智能化双向互动体系,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率;4.通过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智能楼宇、智能家电、智能交通等领域技术创新,改变终端用户用能模式,提高用户用电效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超过25%。
调度环节
需重点解决问题
1.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节能减排和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3.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接入控制;4.国家电网一体化运行协调控制。
发展目标
1.建成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并推广应用;2.在分布式一体化平台支撑的基础上,建设实时监控与预警、安全校核、调度计划和调度管理四大类应用,实现同质化调度管理;3、全面提升大电网调度驾驭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和灵活高效调控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