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随着公司的市场策略日渐清晰,可以说博康向专业产品商转型已初见成效。“能走到这一步,得益于博康有一支‘梦之队'。”张滔表示,一个团队能从几号人到现在100多人,并且很多骨干都是最早一批进来的,这在高流动性的IT业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更可贵的是,“在早期,公司无论是体系,还是研发目标的确定性、规范性等各方面,都相对比较弱,但是我们很荣幸这些年来有一支踏实、肯干、有理想、有抱负的团队,共同将公司一步步带入国际化的运作。”
张滔认为,能与英格索兰在短时间内达成并购协议并完成交割,就是公司治理结构获得国际认可的最好证明。“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最复杂,但是我们能与一个监管极其严格的美国上市公司,在短短的一年内就达成并购协议,这说明我们是完全准备好的。”张滔自信地指出,特别是从2000年以后,博康内部的治理结构以及内控机制,都是按照国际性的管理和规范在走。
如今,在博康挺进安防产品市场的征途中,这支团队又再次燃起激情。周农,是博康“十几年前第一个招进来的安防专业人士”,现在担任博康安防的常务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财务、行政和日常运营管理。而之前曾专攻国家卫星图像传输等尖端项目、一向“志在广电”的田广,多年前在张滔的“忽悠”下,最终走进博康安防的“志同道合之路”,现在是公司技术研发的领军人物。在公认为“系统级的产品最难营销”的情况下,刚刚加盟博康安防的营销副总裁毛丰伟,又挑起了公司市场、销售和售前技术支持管理的大梁。[nextpage]
在骨干团队的振臂呼喊之下,为了实现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安防产品公司的梦想,博康又开始全面梳理公司的管理体系,力求通过更具激励性的机制,充分调动全公司上下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朝着公司已经确立的目标跑步前进。
张滔介绍道:“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单靠早期的感情维系,以及人治化的东西是很难有效管控公司和员工的,例如一个工程师的离开,都有可能导致一项技术积累的流失和知识产权的破坏……所以,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和学习,思考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技术管理和保障系统,把每个工程师的技术积累和知识产权保护起来。”显然,这项重任落在了公司技术副总裁田广的肩上。“在2003年体系未建立之前,田广经常晚上睡不着,担心技术的流失;但是到了2004年底,当研发内部的技术保障和信息安全系统建立起来之后,他就基本可以踏实睡了,因为很多制度和流程化的东西,都已经写进管理系统的程序中去了,而且随时根据需要优化,他再也不用担心‘人走技术走'的问题了。”回忆那段痛苦的经历张滔仍很感慨。
技术管理系统仅仅是一个防范手段,更重要的是让公司的骨干特别是研发工程师们能够认同博康的发展理念,能够相信博康的安防事业是前途广阔的。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为了让这些有思想、有主见的“知识分子”能够各尽所长、乐于职守,博康的作法是让“大家觉得每天都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张滔解释道,在年轻人的认知中,能感觉到可以学到东西、自己的青春和时光不会浪费,是尤为重要的;所以,“这些年,我们源源不断的需求,为年轻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我们做这么复杂的系统,其中每一项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中,每一个方向都要研究,这就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比如网络人才、编译码人才,甚至连机械加工的人才我们都必须要有,这都给年轻人创造了很大的成长空间。”
“接下来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的薪酬体系。”张滔认为,现在人还不多,主管们还能主观评价每个人的贡献和能力,但是随着人员的增加就不能完全靠主观评价了。所以,现在正在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以在不同的阶段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基于这个量化指标,就可以把研发工程师的成果和产品利润直接挂起钩来,完全可以逐步实现一个公平的薪酬体系。这样一来,还有谁会离开?”
可以说,现在的博康是“万事具备,东风也已经吹起来了”。在未来的几年里,博康安防希望能够保持每年至少50%以上的成长。对此,张滔解释道:“因为前几年我们在产品公司的发展上是落后的,所以未来几年我们必须要制定出高于行业增长率的目标,快马扬鞭,奋起直追。”在未来的日子里,博康是否能如愿以偿,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