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监控设备数字化,改变了产品选择模式,工程商无法再局限使用熟悉品牌。因此,设备的选择都一一牵动着工程效果。
俗话说“一步错步步错”,在安控工程界,设备的采购可说是决定了案件效果的成败。尤其现今媒体发达,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公共工程采用任何系统设备,都容易被摆在放大镜下检视,接受公评。比如2009年中通车、频频出包的文山内湖地铁系统,其机电与车体就被媒体“重炮”抨击多次。安控工程采购产品设备时应更慎重,以免系统失败造成工程商及业主双输的局面。
因此,本文将探讨选择设备对工程项目会造成哪些影响?
数字化改变设备选用模式
过去很多传统安控工程商选择设备不难,多半以自己长期配合的供货商,或是本身代理厂牌设备为主,这样既有办法驾驭技术,还能控制成本和掌握货源。
但随着产业整体走向数字化的趋势,这个情况开始产生变化。很多工程商必需向外寻求其它品牌的搭配应用,以及尝试与网络IT产业合作,相对来说,原来承揽工程的固定产品搭配模式不见了。厂商转而要从成本、客户接受度、既有品牌支持度、原厂技术支持与掌握、设备品牌质量及施作难易度、整合考虑性及保固稳定度等概念去衡量设备的选择,如同进行网络系统整合,需要具有产品选择多元的思维。
设备选购重点
以下便一一介绍这些概念如何影响设备的采购,甚至进而影响工程执行。
成本
选购产品时,成本当然是首要考虑。不管工程案件大小(除了局部因通用市场独占材料之外),系统工程商首先考虑调整的就是管线材料,其次才是备与附加次要设备部分的成本。
管线材料包含五金另料(五金零杂项材料在内,其成本金额往往也是工程商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因为管线材料项目包含较为广泛,需求也比较难以量化,所以在任何工程案例中,管线材料这部分金额通常只能概估。
业主或设计者为求预算能够编列充足,通常都会将此部分金额及数量以20%~40%的高估量去编列,而规划或投标工程厂商都会再加上30%~50%数量或金额去做规划或投标预算。
相对于其它主要及次要设备器材部分的成本,管线材料会是第一个被工程商所考虑调整的结构成本。
调整完管线材料成本后,对于整体投标或承揽成本若仍有误差时,工程商就会逐项去检视器材设备是否有成本变动空间,但通常这种可能性是很低。因为除非变动材料及设备后仍影响利润空间,不然,在讲求工程获利以及后续设备追加的议价空间,工程商通常是不会轻易去调整设备单价金额,更不会轻易去牺牲此部分的利益。
如果成本已无退路空间时,工程商就会开始尝试各种可能降低成本的手段。正当行为是在合法范围内变通,只调整材料等级及工法;劣质行为则是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未依图样施作管线路径,或是采购副牌材料、产品并伪造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甚至编造各种理由变更设计等。
这些恶质工程文化的出现,往往都是因为在投标之初,未依正常方式评估设备成本,就贸然投标承揽工程,这也是设备采购影响工程最明显的结果。时至今日,仍有厂商以此方式到处承揽工程,因此,“黑心”工程时有所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nextpage] 客户接受度
此外,客户接受度则是设备采购会影响工程的第二个因素。
其实公共工程没有所谓“客户接受度”的问题,无论业主是委外设计或自行采购监造,对于产品采购及发包,往往都已经具有一定的系统要求标准,及先入为主的概念。尤其是特定或大型规模的公共工程,除非在相同规格、等级的产品材料使用发生争议时,或设备材料送审过程突然停产需替换的情形发生时,出现“产品接受度”的说法。
但接受度会影响公共工程吗?当然!当产品停产或同等级认定发生争议时,若业主一味要求采用更高等级的产品,相信工程商也不会欣然同意。毕竟做生意仍要将本求利,除非接受客户要求能为日后的采购案增加更大利润,例如让高级品牌规格成为大多数采用事实,或有利于追加后续保障,才有商量余地。
但如果工程商忽视业主对设备接受度的表达时,那么有可能让业主留下不良印象,影响日后工程承接的机会。
所以若非真的超出承受范围,一般来说工程商多半选择自行吸收成本,依业主需求去采购接受度较高的产品,也较利于工程顺利往下发展及结案。以笔者多年工程经验,若工程商对于设备接受度问题处理得当,对工程继续执行通常会带来正面效益。
系统SI惯用配合品牌
以上两种设备采购角度对工程的影响,都来自于成本及业主喜好方面,但其中,系统整合商(SI)惯用的配合品牌也是关键。
有些不够务实的工程商从SI手中取得下包工程,经过几次与业主及监造自行协调的机会后,便自以为从此可以忽略SI,直接与对方进行交涉,但这样的情形在设备采购认可上,其实是最大的忌讳。这种不尊重SI产品使用习惯的行为,反而会为自己带来选择材料及产品设备的痛苦。最常见的情况是,工程商因为不了解SI习性,而自作主张采购不被认同采用的材料,最后落得自行吸收成本的下场。
所以,千万不要忽略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虽然只是一个设备选择的习惯问题,但却可能成为你能否准时进场施工的关键。
供货商技术支持及掌握度
了解上述三项产品选择影响工程的因素之后,即进入到最实际、也是工程商可以“当家做主”的因素——设备供应厂商的技术支持及掌握度。
其实工程商在承包工程时,心中便已一边盘算使用各家厂牌设备的优与劣何在。
若全然以成本或客户喜好度为由处理,绝对不是个明智之举,工程商也应该针对设备供货商的技术支持力及技术掌握度了解清楚。
当设备采购完成,进入安装与测试阶段时,常会看见设备供货商的技术工程师不断往来于工地与公司之间,搬出很多器材处理产品问题,甚至最后连该公司负责人都到工地现场向工程商道歉。
如果你选择的是对产品特性与技术掌握度如此不良的设备供货商,再加上自己本身无能力去判断处理,那么,这就是导致工程延宕与维修不断的恶梦开始。
[nextpage] 设备品牌质量及施作难易度
能够鉴别技术支持及产品掌握的能力之后,工程商仍要注意设备质量的控制及展现。
别以为设备供货商拍胸脯保证会更换新品,就是“赚到了”!但其实,这可能代表质量不好,如果三天两头就要更换新品,也会使业主或监造对质量产生疑虑,这些情形都是不利于工程后续验收和测试的。
还有,设备施工的难易度也必须注意。有两种可能会让设备安装难度变高,一是因为产品具有防伪设计,另外就是研发人员不了解客户端的真正需求,设计不够友善。
如果设备施工难度太高,便容易导致工程延滞,也会使工程师排斥甚至是不确实安装,倘若等到发生这样的问题,业主投诉,必须再进行“二次施工”,那是绝对划不来的。
发展及整合考虑性
如果上述两种情形工程商已能自力管控,那么接下来就必须注意设备未来的发展性及整合性。
许多厂商承揽工程的方式,都像是打游击战“打了就跑”,做法短视近利,所以很多工程案明明后续还有系统再扩充或发展的计划,但工程商只愿意依合约去执行,选择产品完全不理会客户端未来发展及整合问题,后续便留下工程接口无法连结、无法更新韧体或软件等“烂摊子”。还有些工程商,甚至不考虑软硬件整合方式,使得完工后,该系统无法再扩充或与其它系统整合,严重浪费预算经费,承办人甚至因而被议处。
所以工程商不应该抱着这种心态来承揽公共工程,应以长远眼光经营。
保固及产品稳定度
最后,来谈谈选择设备产品最终条件保固及产品稳定度。
保固条件其实反映出设备供货商对自家产品的信心及可信赖度,如果设备保固期是以出厂计算,低于工程保固期,那就得特别注意其质量稳定度。
虽然公共工程的工期及保固条款有时不一定合理,但政府采购法对于保固运转期间有消耗及损耗的预算编列机制,所以二年或三年的设备保固期,已是公共工程的基本要求。
如果一项设备价格合理、技术支持度够、质量又稳定可靠,但却只能提供一年的保固期,其实是不合理的。因此保固条款在公共工程上具有绝对性,无法打折更无法议价,产品只能配合保固要求,才能让工程顺利结案,所以如果选择稳定度不够保固期又不足的设备时,可能从保固期结束的那一天起,就是工程商获利了结开始“回吐”的时候。
结论
工程设备与材料的选择,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很多工程公司都设置专责采购部门,为每一件公共工程挑选合适的设备。而过程中,有些设备选择的问题却始终被忽略,希望藉由上述介绍,相关问题能逐一迎刃而解,否则将造成工程执行永无休止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