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显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已有30-40年的历史,而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监控产品至今发展不超过10年。在这10年中,国外、国内的公司先后开始研发自主产品,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司,要么找不到用户的需求,要么面对用户实际应用需求时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使用复杂、误报多、产品定制化开发和长时间的现场服务,导致投入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到底智能视频分析的出路在哪里?
产品功能还未完善,白热化竞争局面已经形成
对于智能视频分析厂家来说,目前产品发展并不完善,饱受诟病的就是其居高不下的虚警概率和复杂度。关于虚警的处理,对某些特定功能,目前顶级厂家可以做到1-2/天虚警,而其他的厂家动则每天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真正合乎实用要求的功能并不多。
虽然目前的产品并不完善,但在市场上白热化竞争局面已经形成。在06-07年的时候,进入中国的国外厂家仅有4-5家,国内的厂家3-4家,而今天进入国内的国外厂家约有20家,国内宣传有智能的厂商约上百家。在投标中,很多厂家已经开始打价格战,有的甚至报出每路几十元的软件价格。
从追求产品功能多到追求产品性能
在智能视频分析产品刚面世的时候,实际的应用需求基本没有,各厂家将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功能上,随着智能视频分析产品的应用,大家才发现距离“真实能用”还有相当距离,才逐渐开始专注产品性能的研发,直到把功能做到完全实用的地步。
产品形态呈多样化态势,智能分析接口急待规范
由于智能分析产品的技术起源不同,开发人员的能力和背景不同,导致智能分析产品形态各异,对外接口更是千奇百怪。不同形态的智能产品不下十几种,有的将智能分析部分做到相机中,有的做到DVS或DVR中,还有的做到数字矩阵或PC中等等;产品的对外接口差别很大,很多采用私有协议或接口,给未来大规模应用带来很大难题。甚至很多厂家人为地设置障碍,出现“七国八制”,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客户认知度虽有提升,但只是吸引眼球的亮点
由于厂商的大力宣传,客户对智能分析产品的认识也更加客观,逐渐对其功能不再抱有过高期望或过低预期,并且逐渐在一些项目中普及使用智能分析产品,这点可以从今年的需求量增长上看出。
虽然客户的认识在不断提升,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智能视频产品主要作为项目亮点尝试吸引大家的眼球。在绝大多数项目中,智能分析产品数量只占整个同类设备数量的1-2%,最多也不超过10%;在一些项目的标书中,智能分析部分所占分值不超过5分,智能分析产品的好坏对项目最后落到谁家基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行业化应用出现转机,深度和广度挖掘不够
智能视频分析产品长时间都处在一种“悬浮”状态之中,不能“落地生根”,好像哪都能用,又好像哪都不好用。当相同的功能面临不同的应用之时,只能做定制化开发,而定制化必然带来盈利的问题。很多厂家意识到这点,预见性地开始寻找定制化开发的潜力行业,通过行业定制化开发和行业市场的拓展,以保证销量的同时盈利。
目前一些智能分析厂家已经开始开拓有潜力的行业应用,比如银行业,但总体还停留在局部功能的开发,与行业客户的实际需求相差较远。这主要是因为对整个行业需求的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开发一套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