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建筑业企业资金捉襟见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建筑业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症结。近年来国家对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进行了综合治理,收到了明显的实质性成效。但笔者认为,却忽视了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深层次的问题。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是建筑业企业资本营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企业纯收入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对促进建筑业和建筑业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剖析
现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是按2004年10月财政部、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规定执行,仍延续传统的按月结算、分段结算和工程竣工结算等方式,这种结算办法曾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日益暴露出了许多弊端。
(一)把分项工程视为产品销售,背离了商品经济的原理
建筑产品同样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其使用价值能够作为价值的“担负物”在流通领域进行交换,交换价值也必须通过使用价值来实现。而建筑产品的分项工程是处在生产阶段的在产品,并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也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建筑企业按其结算的工程价款,它销售的并不是使用价值,却实现了商品的价值,这种人为地“假定产品”不符合商品经济的规律。
(二)工程结算环节错位,促成了企业工程结算利润失真
决定产品销售收入多少,除了价格因素外,还有个“数量”因素。对于建筑产品整体来说,已完分项工程只是继续加工物——产成品或在产品,只有交验完工后,才能最终形成其使用价值。特别是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后,企业须依法纳税,为使核算(计算)出的利润“符合逻辑”,只好在成本费用上作大量的预提和待摊,这种不具备商品使用价值,也没有价值的“半成品”计算利润,与现实生活中的商品生产原则相背离。而且,大量的赊账收入直接列入经营成果后,一方面加剧了企业资金枯竭,同时也不符合《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势必造成建筑企业工程结算利润的失真。
(三)资金运营管理的偏离,助长了企业资金运行的依附性
作为独立的建筑商品生产者,建筑企业应具有自主运用资金的权利。现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规定:建设工程实行包工包料由发包单位可以在双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按年度工程量的一定比例向承包单位预付款资金,并应在一个月内付清,而在实际操作中已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效应。同时,这种以预付款的形式无偿拨付建筑企业,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四)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造成了拖欠工程价款日趋严重
现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涉及到各方面,手续十分繁杂,且政出多门。据调查建筑企业期末应收账款中有40%左右属单方列入年度工程结算收入,一方面形成了企业年度工程结算收入的差额,另一方面导致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管理的失控。
(五)经营管理意识的淡化,形成了企业内外债务捉襟见肘
企业转换机制后,国家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和经营权,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相应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诱发了企业片面地追求产值,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甚至债务链难以自拔,背上了沉重的财务包袱。
二、 推行“标价支付、竣工清算”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加速建筑产品商品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应及时改革,代之以“标价支付、竣工清算”的建筑工程价款结算方式。
所谓“标价支付、竣工清算”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工程招投标行业管理部门在现行建筑业招投标市场增设一个窗口,负责全程管理监控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竣工工程结算和评判等职能业务。这样,既体现了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形成全过程管理连接价值链的延伸,又显示出以建筑行业管理为主体进行统一管理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就目前市场经济和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来看,推行“标价支付、竣工清算”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必将进一步缓解建筑企业当前资金紧缺的难题,有效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促进建筑业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管理,深入推进建筑业的发展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发展支柱产业的一系列新政策措施,作为建筑行业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和建筑产业特殊的特点,修正制定《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强化建筑行业管理的作用。也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明确市场交易活动中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促进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和效益。[nextpage]
(二)有利于增强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的管理,促进建筑业施工承包体制的改革
推行“标价支付、竣工清算”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无疑是对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和补充,对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各方形成一种制约机制。通过承发包双方招投标,在签订工程经济合同中明确建设工程价款按标价总额应支付的定金和分期支付工程款的额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理顺了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关系,改变了目前多头管理的弊端,规范了建筑市场管理的秩序,进一步提高了承发包双方严格履行合同条款的法律意识和结算纪律。
二是强化了建筑行业管理监控的力度,促进招标投标管理,进而推进承发包双方进入建筑市场进行公平交易,平等竞争,达到了控制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的目的。
三是促进了建筑产品价格推行价、量、费分离的改革,使投资体制与建设体制改革同步,进一步推进建筑业施工承包体制的改革,加速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化。
(三)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资金有效运营
推行“标价支付、竣工清算”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势必将促使企业把市场与管理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一方面要结合企业资本营运能力,扩大企业规模经营效益,转变换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不违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改革传统的会计思维逻辑,根据企业自身一定时期的方针目标,增强资金运行管理的力度,注重资金运营需求的水准。
提高资本营运的水平和效率,在资金使用上要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在资金观念上要树立资金(货币)变现的思想,在资金管理上要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建筑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有利于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建设工程价款结算规范化管理
推行“标价支付、竣工清算”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势必将强化投资方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和投资规模进行招标投标,签订工程经济合同。凡是投资不落实,资金无保障,建设单位不得进行招标,更不得超越法规擅自进行发包,建筑企业不得承包工程项目施工。行业管理部门也不得审批招标单位的资格和办理工程承发包合同的鉴定,进而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严肃工程结算纪律,防止拖欠工程价款前清后欠的发生。
三、基本结论
深化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是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困扰建筑企业资金的深层次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推行“标价支付、竣工清算”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是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无疑对承发包商加强经营管理,缩短建设工期,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规范建筑市场.加强行业管理,加速工程造价改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建筑业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点评: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中国加入WTO“缓冲期”的结束,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将日益呈现“白热化”状态,这为建筑企业科学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课题。本文从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的角度,比较详尽地剖析了现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弊端,并探讨了推行“标价支付、竣工清算”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可行性。充分体现了我国总会计师在从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向战略管理职能转型时期对行业政策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