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列满载木材的火车、一辆辆装载着疏菜和轻工产品的汽车,在中俄相连的公路和铁路线上穿梭往来,然而这一场景在绥芬河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大屏幕上尽收眼底。
近年来,H2000通关管理作业系统、钴-60集装箱检查设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进出境车辆管理系统、铁路口岸进口货物信息平台、铁路口岸物流管理系统、进出境列车影像抓拍系统先后在绥芬河海关投入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仅使海关通关作业更加高效、安全,还大大简化了业务环节,使绥芬河海关向“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迈进。
今年3月26日,铁路海关监管人员通过影像抓拍系统拍摄的运输木材的进境列车图片的分析和测算,认定部分车箱装载数量超标,经过对报关单据的核对发现有瞒报问题,货主主动补交税款近3千余元;4月中旬,公路海关监管人员通过钴-60集装箱检查设备对一辆入境集装箱货车查验时发现,其备用轮胎内有不规则物体,经过查验,原来是汽车司机私装的海参,想蒙混过关非法走私。
自2006年起,绥芬河海关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投资进行科技业务一体化建设,确立了分三期建设“智能通关作业管理系统”的奋斗目标。2007年初,作为一期工程的铁路口岸物流监控系统完成,实现了对铁路现场全部监管区域和查验场所的闭路监控功能。同年底,作为二期工程的铁路列车图像自动抓拍系统建成。今年初以来,绥芬河海关对各监管子系统进行整合集成,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智能通关作业管理平台。仅视频监控就有100余个高速摄像头,使每一列进出境车辆从入境到海关放行的全程都处于监控之中。改变手工作业的传统监管模式,使边关监管工作日益现代化、智能化。同时,提高了通关效率,以往海关关员人工作业选查一列装运木材的货车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而现在通过调阅车辆进境状态电脑图像、选查一列进境货车只需十几分钟,大大提高了查验速度。
绥芬河海关推进风险管理与一线监管相结合。建立了风险监控专门机构,实现了24小时通关作业全程监控和即时风险预警、布控。同时,即时向业务现场发布风险信息和风险提示,强化与职能部门和一线部门的配合,提高了风险管理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促进了智能型海关建设。
以科技设备和风险管理模式为基础,绥芬河海关实施了机构整合和流程再造,简化了作业流程,加快了海关环节的通关速度,建立起“风险管理,一线监管,后续管理”三者互动的新型监管模式。利用新型监管模式,绥芬河海关对大宗散装进口货物采取便捷通关措施,缩短了货车滞留时间,铁路部门每年可节省向俄方支付的车辆使用费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同时,大大节约了海关监管人力。
据统计,今年1~5月,通过运用先进科技设备,绥芬河海关铁路口岸的查获率和补税额比去年同期均增长1倍,共查获木材瞒报事情393起,补征税款1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