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紧急宣布,将甲型 H1N1流感(以下简称“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第3级提高到第4级。这意味着一种新病毒正在人际间传播,可以引起群体性爆发。
面对复杂的疫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和检疫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心都提了起来。因为浦东机场即将迎来疫情升级后的第一架来自墨西哥的定期航班。
上海电信立即成立紧急小组讨论方案。
浦东机场原有监控设备只能在内网传输图像,如果要让远在北京的质检总局领导能看到实时监控画面,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用卫星传输,另一个则是让领导来实地督导。
“用卫星传输,需要租用国际卫星信道”,上海电信网络运行部客户响应处主管汤凯锋提出,“这个成本相对较高,每小时大概要3000元,”相当于光纤传输一个月的费用。这个方案因为费用太高,不适合长时间使用而作罢。另外,由于没人能确定疫情要持续多久,领导亲自来机场显然更不现实。
经过讨论研究后,上海电信决定采用“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据中国电信新业务拓展支持中心的产品经理陶勇介绍,用户如果对画面质量要求不高,可以选择电话线传输;如果需要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可以选择光纤传输;有一些地方还可以使用3G无线全球眼。各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全球眼拍摄的监控画面会上传到中国电信的MPLS-VPN全球监控平台上,只要用户登陆该平台就能实时看到监控画面。
由于流感监控工作非同寻常,上海电信了解到浦东机场已经使用光纤联网后,决定为其实施第二种方案。4月29日下午两点,AM098次航班乘客落地后必经通道所需的16个全球眼全部安装完毕。然而一小时后,检疫局又发来新通知,由于甲型流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AM098次航班将被安排停在远机位上,停机坪也要纳入监控范围。
浦东机场占地50多平方公里,拥有218 个停机位,远机位和航站楼之间乘坐接驳车也需要十几分钟。如果还是采用常规的有线全球眼,技术人员在机场内架设线路会影响机场正常运转,酿成飞行事故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鉴于此,上海电信想到了无线全球眼,它可以通过监控点的CDMA无线发射装置将视频图像发送到监控平台。
无线全球眼看上去像一部手持DV,可小巧的体形也限制了它的电池容量,充满电后只能连续拍摄五六个小时。安排专人定期到停机坪更换电池费时费力不说,更不安全。为此,技术人员在每个设备上面临时加装了太阳能电池板。
当天晚上9点,一张应急监控网终于布好。
一架连续飞行了15个小时的银灰色波音777-200型飞机稳稳地停靠在停机坪边缘的远机位上。机舱里没有人站起来为下飞机做准备。
在停机坪上,距离停机位不远处的一群人顿时紧张起来,其中除了机场工作人员,还有检疫人员、医护人员、警察等。机舱门刚打开,一队身着白色防护服的人鱼贯进入机舱——这是来自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检疫局”)的检疫师,他们将对机上所有旅客逐一进行询问和测量体温,连机舱里的垃圾都需要检查和消毒。
隐形监控网
7个半小时后,也就是4月30日凌晨4点30分,安装在浦东机场各处的全球眼正式进入工作状态。此时,上海电信驻浦东机场的工作人员亦被告知,就在半个小时前,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宣布,将流感警告级别调升至第5级。该级别意味着病毒已经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出现人际间传播,而且即将引发更大规模的疫情。他们面临的挑战更严峻了。 [nextpage]
清晨6点,AM098次航班准时降落在浦东机场。8位检疫师迅速登上飞机,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利用手持红外测温仪,在机舱里为乘客检测体温;另一部分用无线全球眼摄录整个飞机上的检测过程。同时,远在北京的质检总局相关领导看到了飞机上检测过程的清晰画面。
而从AM098次航班落地那刻起,位于航站楼内的全球眼监控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偌大的大监控屏幕显示若干块小画面,每一块对应一个全球眼的监控范围。并且,据陶勇介绍,每个全球眼都特别加载红外测温功能,以保证第一时间发现有发烧症状的病人。
屏幕上最先出现的是AM098次航班机舱内不同位置的检测场面,随着乘客下机、进入航站楼、办理入境手续、通过边检通道等,越来越多的监控画面内出现了乘客的身影。在每个小画面里,体温最高的人头顶上方会出现清晰的体温标记。如果此人体温正常,标记为绿色;如果其体温高于正常值,标记为红色,监控室的工作人员会马上通知该通道的工作人员,让其引导那位乘客去作进一步体检。
还不为人知的是,当乘客通过边检通道时,安装在此处的红外测温仪又悄悄为他们测量了一次体温。据机场检疫人员介绍,它能在旅客通过时自动测温,如遇异常情况会马上报警。此外,部分检疫人员还配备了手持红外测温仪。
无惊无险
5月1日晚,一位由上海抵达香港的墨西哥男性乘客被确诊感染流感。经查实,该乘客正是乘坐AM098次航班抵达上海后,于当天下午转机飞往香港的。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左右,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到发病后7天。因此,5月7日是追查曾经和该患者密切接触的AM098次航班乘客的最后时限。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AM098次航班共搭载了176名乘客,除去坐在患者周围的乘客,按需要寻找的人数是170人计算,如果打电话和每个人联系的时间是5分钟,仅这一项工作就需要至少14个小时,还不包括电话联系不上的情况。如果某位乘客一直联系不上,检疫局必须派专人前往乘客目的地确认。社会各方面付出的成本都可谓巨大。
此时,全球眼发挥了预想中的作用。根据从监控平台中调取的视频,防疫人员第一时间迅速锁定了28名和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乘客。两天后,这些乘客全部被找到。
与之相对比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浦东机场检测乘客体温的工具是红外测温仪。除极少数通道安装了门式红外测温仪外,其他通道都靠工作人员手持测温仪为旅客测温。如今,扩建后的浦东机场日均旅客流量在15万-20万左右,两个航站楼共有边检、安检通道百余个,如果每个通道都安装测温仪或为工作人员配发手持设备,不但会产生另一笔硬件投入,还可能要投入数百名检疫人员24小时轮班监控和维护。而且,每天要对仪器进行数次校正以确保其检测数据的准确。而安装了全球眼后,进出港旅客全部被纳入体温检测范围,既弥补了红外检测仪的设备缺口,也缓解了人员配置方面的压力,上述监控工作每班只需要一两名工作人员。
通过前后对比,樊海峰等机场工作人员认为现在浦东机场在监控和防范流行性疾病方面的效率大幅提高,避免了给旅客和社会造成不安。
目前为止,浦东机场所有出入口和部分通道先后部署了47个全球眼。虽然眼下流感疫情已扩散至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但有了及时可靠的信息化手段介入,浦东机场的检疫工作更让人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