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09.25 发布日期:2015.09.25
转型压力下,求全还是求专? 本期a&s测试室又测试了很多新产品,我们在感慨技术进步神速的同时,却也从测试中产生了不少疑惑,现在的产品基本都在追求更多、更全的功能,目的就是满足各类型需求应用,时代发展所需,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出来了,由于新旧功能大集成,设备对原有技术尚能轻松应对,但对增加的新技术,使用起来则有些勉强,给人的有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感。对这种技术大集成的产品,确实够令人困顿,说它不支持新功能吧,它有此功能;若说它支持新功能,却又满足不了需求;而真正实用的,还是原有的技术来得实在。这在智能分析领域表现同样抢眼。目前的摄像机,都或多或少地支持智能分析功能,比如说基本的移动侦测,似乎已经成为一项标配技术,也是最易于使用的技术;但有些摄像机却植入了数十种智能分析算法,而受限于芯片处理能力,真正能运行的应用很少;又因为算法的成熟性,更是给应用带来限制。产品的功能大集成仅仅是一个例子,当今安防,产业收敛,转型之路遥遥未到尽头,求全则成了目前最普遍的现象,但却又加重了产业的进一步同质化,且不仅仅是产品的同质化,连管理、研发、市场拓展也将会进一步同质化。如此循环,各个设备商将会在市场上出现更多的正面竞争。无论产品也好,经营方面也好,反观一些专注于某领域的设备商,倒是过得更为滋润,比如说来邦的可视对讲产品,独树一帜,市面上同类产品非常少;作为国内监控设备第一集团军之一,能如宇视般专一的,实为少见;另有捷顺,专做出入口控制,有更多精力应对市场变化。从企业的转型来说,跨界不代表转型能成功,把产品线铺得更全,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只会分身乏术、两头难顾,最后易导致连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也会失守。瓶子再漂亮,也只是花瓶,不能成为百年老店的口碑;重要的还是内容,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多少个竞标案例告诉我们,往往中标的,并不是价格最低的投标方,而是技术实力强、产品服务好的企业。求“全”之道,仅适用于极少数有实力的品牌商,对大多数设备商来说,“专”,且是有特色的“专”才是发展之道,也才能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并不需要通过自我求“全”来解决,合作不失为强强联合的最佳手段,如被收购前的安讯士和麦视通、西部数据与华为/海康威视/浪潮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