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特尔无人驾驶分享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The NEXT 女大当‘驾’无人车”,主要探讨了无人驾驶为女性驾驶带来的精彩体验以及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英特尔、赛迪网、上汽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地平线等的多位行业资深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还发布了《驾驶行为及对无人驾驶态度相关性研究》报告,通过严谨细致的调查研究揭示女性驾驶者对无人驾驶的态度。
“女司机”变“女王”?无人驾驶可以有
女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不断提升,在驾驶领域却被贴上“女司机”的标签,如何成为真正的“女王”?本次分享会的圆桌论坛上,英特尔无人驾驶事业部中国区市场总监徐伟杰、赛迪网副总裁梁媛、上汽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驾驶员信息及安全系统经理朱晓华以及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陶斐雯,就无人驾驶化解女性司机驾驶痛点、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等话题,畅谈现在与未来。
“夜里照顾孩子,白天还要上班,结果开着车,就在红绿灯路口睡着了”,有着“10年+”驾龄的梁媛从切身了解到的情况,讲述女性的驾驶痛点。“女性对安全驾驶、提升体验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她直截了当地表明态度,“我期待无人驾驶,它的确能给未来出行带来颠覆性变革。”
无人驾驶能够化解女性司机的驾驶痛点,但不是一蹴而就的。“解放双脚、解放双手、解放双眼、解放思维,直至所有人都成为乘客”,朱晓华通俗易懂地解释了无人驾驶的发展路径。她认为,目前已经量产的车还是处于从“解放双脚”到“解放双手”努力的过程,而无人驾驶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一起推动,比如英特尔就在不断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她同时表示,与目前辅助驾驶技术最大的不同是,无人驾驶是社会资源的大整合。
在无人驾驶的发展过程中,就技术领域而言,陶斐雯认为数据、算法、计算能力是三大支柱要素,而且无人驾驶为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它的数据是非常多样化的,是非结构化的数据。“真正的突破点一定是需要软件和硬件、算法和芯片深度的整合与结合”,她表示,“作为英特尔的合作伙伴,我们拥有共同梦想,就是为无人驾驶打造‘最强大脑’”。
计算能力、5G应用、功耗,徐伟杰认为这是目前要在无人驾驶领域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无人驾驶会有各种雷达、图像处理以及算法的实现,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只有5G能满足此类需求;在庞大的计算需求下,平衡功耗问题也成为关键所在。“技术创新是一方面,政策法规、生态打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徐伟杰表示。
目前科技、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汽车行业,传统汽车行业将发生怎样的变革?如何加速推动无人驾驶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融合”成为各位嘉宾的共同观点,无人驾驶包括以后汽车产业的整个生态圈,各献所长,各得所需,才能把这个产业越做越大,让无人驾驶更快到来。
真爱?超过一半的“她”看好无人驾驶
安全、便捷、效率,这是无人驾驶将带来的驾驶体验,但它是女性驾驶者的真爱吗?“50%+”的女性驾驶者对无人驾驶说Yes,《驾驶行为及对无人驾驶态度相关性研究》报告这样告诉大家。基于一千余份女性驾驶者有效样本,报告调查分析了女性驾驶者日常驾驶行为、特定驾驶行为以及对无人驾驶的态度。
日常驾驶行为方面,超过90%的女性驾驶者每天的驾驶时间主要集中于2小时以内,说明受访者主要以短距离通勤驾驶需求为主,通常情况下路况复杂,需要应对的意外情况较多,对驾驶者驾驶技术要求较高;55.65%的女性驾驶者主要驾驶路段为市区道路,其次是城际公路,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女性驾驶者主要活动区域为市内及周边地区,此类区域的路况相对复杂,需要经常应对堵车、红绿灯、变道等复杂路况,需要驾驶者精神集中且驾驶技术熟练;54.81%的女性驾驶者一般驾驶速度在31-60公里/小时,这表明女性驾驶者一般行驶速度较低,通常为市区路段,自身及周围路况复杂,对驾驶者技术要求较高。
特定驾驶行为方面,“开在两个车道中间”“紧急情况下,没有留够车距,容易追尾”“在倒车时,撞倒盲区里的东西”“在离开环岛时,误读信号而走错”“边开车边查看手机信息”和“边开车边单手打电话”6种特定驾驶行为在全部受访者中发生的频率超过了一半以上,说明这些特定驾驶行为在日常驾驶过程中经常发生。
对无人驾驶态度方面,女性驾驶者对无人驾驶的总体态度积极,50%以上的女性驾驶者认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并能够解决驾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具体而言,日常主要行驶于市区和城际公路,每天行驶时间2小时以内,车速在31-90公里/每小时的受访者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态度更加积极,这与此部分受访者所面对的日常驾驶场景路况复杂有关。特定的驾驶行为发生频次较高的受访者,在期望通过无人驾驶技术改善驾驶体验、提高驾驶安全性及交互性的愿望更加迫切。
无人驾驶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更将彰显科技关怀,满足女性驾驶者以及大众的驾驶需求,凸显科技造福人类的本质所在。英特尔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携手产业伙伴,让无人驾驶早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