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穿戴设备收集更多有关我们及周围环境的数据,它们将日益成为我们的“数字自我”。这一点与可穿戴设备和情境感知的混聚(mash-up)相结合,为可穿戴设备开辟了许多新用途。其可能性几乎是无穷尽的。但很容易想象,可穿戴设备将成为通用的接入设备,例如开家门、办公室门和汽车门,登录工作系统等。从而避免了忘带钥匙、出入证和忘记密码带来的麻烦。
在家庭自动化领域,智能娱乐系统能够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出谁在家中,并根据此人的偏好自动选择电视频道、音乐和音量。可穿戴设备能够与房间内各个地方的信标进行通信,感测人的存在,打开和关闭照明和供暖,并根据个人偏好进行调节,使你始终感觉舒适并节省能源。
大数据:淡化消费与医疗应用的界线
也许可穿戴设备最令人兴奋的新用途是帮助人们管理自身健康。随着生物传感器使用数量的增加,以及其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高,我们将看到消费与医疗应用领域的融合。健身和生活方式设备将从消费装置发展到提供医疗级数据。
因此,你所收集的跟踪健康和运动水平的信息,可与你的医生或自动医疗监护系统共享,以便在症状出现前提前给出预警。这样人们就能在情况还不太严重、更易于实施和更有可能成功的时候,及早寻求治疗或适当改变生活方式。
目前许多公司都在开发用于医疗服务的数据共享云基础设施,可穿戴设备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天然伙伴。这将是我们见证所谓大数据真正力量的领域。随着可穿戴设备变得越来越常见和先进,我们将有可能整理和分析来自数百万人积累多年的健康、健身及生活方式匿名信息。除了揭示深层的健康趋势,这些巨大的数据集还能揭示疾病是如何发生的(所谓“超早期医疗”)。这有助于实现早期干预,以最大限度减小疾病所带来的财务、社会及个人影响。
用户隐私和安全
随着可穿戴设备收集越来越多的敏感信息,并逐渐成为全面的数字自我,隐私和数据安全将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涉及医疗数据的情况下,消费者将要求最高级别的数据安全保护,而随着消费者的消息越来越灵通,这将成为影响购买决定的关键因素。
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都必须有安全保障。第一代联网可穿戴设备大多依靠其所选择的连接技术的内在安全协议,比如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 / BLE)。如果只是追踪人在一天中走了多少路,可能这已足够了。但如果消费者将其医疗信息托付给可穿戴设备,则就需要更强大的安全措施。
最新版本的蓝牙标准(蓝牙4.2)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但由于蓝牙设备的数量巨大,安全算法被黑客攻破(使得数据传输失去安全性)的风险始终存在。
因此,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必须考虑独立的数据加密措施,比如Dialog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解决方案所采取的措施。即使蓝牙安全协议被破解,所传输的数据仍然是加密的。这样,制造商就能向消费者提供独立于蓝牙技术的端到端安全性,使可穿戴设备上的个人信息拥有与银行财务记录相同的安全等级。
电池续航时间
在集成更多传感器和支持新用途方面,纽扣电池和可充电电池的有限功率给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IDC和GMI的研究一再表明,电池续航时间已成为消费者购买电池供电式便捷产品的第一考虑因素。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通常提供大约7-14天的电池续航时间/充电周期。随着设备变得更加复杂,消费者希望这个续航能力至少能够保持,当然能够延长更好。另外,可穿戴设备的许多用途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监测,如果必须摘下设备进行充电或更换电池,就会抵消应用的好处,从而减小它们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例如,如果你必须在晚上对设备充电,那么设备就无法跟踪你的睡眠模式,从而可能错过发现心悸状况,而这有可能是严重心脏病的预警信号。
典型锂聚合物充电电池的容量只有40 - 100 mAh。在此情况下,要为包含多个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供电几天时间,意味着需要降低系统所有部件的功耗,包括传感器、系统、通信硬件和软件。传感器技术在不断进步并降低功率需求。同时,通过集应用与通信硬件于一体的蓝牙低功耗SoC,可以在降低系统总功耗,由于采用创新的电源管理和RF技术,这些产品在典型蓝牙事件下的电流消耗仅为1 mA左右。“可穿戴芯片”(wearable-on-chip)SoC,在其基础上只需增加传感器、电源和几个外围元件,即可快速而可靠地开发可穿戴计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