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环保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印...
资讯频道文章B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环保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以下原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科技厅(科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科技局,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各直属单位:

  环境保护部

  科技部

  2016年11月9日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一、“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的形势与需求.........................1

  (一)《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6

  (二)“十二五”环保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7

  (三)环保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10

  (四)环保科技发展趋势与需求.............................................11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14

  (一)指导思想......................................................................14

  (二)工作原则......................................................................14

  三、规划目标.....................................................................15

  四、主要任务......................................................................16

  (一)强化环保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环保科学决策..................16

  (二)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支撑环保高效治理..................22

  (三)支撑环境管理改革,创新环境管理方法.........................30

  (四)开展环保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40

  (五)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42

  五、重点行动.......................................................................45

  (一)继续实施水专项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5

  (二)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6

  (三)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科技工程..........................46

  (四)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

  (五)加强基地和人才建设.......................................................46

  六、保障措施........................................................................47

  (一)完善环保科技体制机制....................................................47

  (二)加强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47

  (三)拓宽环保科技资金投入渠道..............................................48

  (四)深化环保科技合作............................................................48

  (五)加强环保科学普及............................................................48

  一、“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的形势与需求

  (一)《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保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不断加大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对环保科技的支持力度,《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布局的重点领域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水污染防治领域,水专项共设置100个项目、259个课题,开展了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和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研究;在其他科技计划中,开展了全国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评价、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以及简易垃圾填埋场、废弃矿井等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和管理等研究。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施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和“蓝天科技工程专项”,开展了大气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的地区间输送机理、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形成过程机理、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大气污染预测预警和大气重污染应急技术,以及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和汞、含氢氯氟烃等控制技术研究。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开展了农村土壤环境管理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矿区和油田区土壤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等研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开展了生态环境基础研究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资源开发区、农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等生态风险评估、生态安全监控、环境监管、生态恢复等技术研究。在核与辐射安全领域,开展了大型先进压水堆审评关键技术、环境中低水平放射性气溶胶与碘监测、核电厂安全监督运行执照文件规范化、核与辐射数据交换标准及其应用、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措施等研究。

  此外,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化学品管理、环境与健康、环境监管技术、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以及绿色经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领域也部署了一批科研项目。通过上述研究,产出了一批环境保护急需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十二五”环保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丰硕。围绕水、大气、土壤、生态、核与辐射安全、环境健康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丰硕。其中,水专项重点突破了1000余项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等,申请国内国际专利2300余项(已获得授权1221项)。“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突破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与来源解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清单构建、人群健康影响评估、移动源污染控制及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等理论与技术,探索了主要大气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分区分级等理论与技术。探索了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突破了有机物污染土壤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键修复技术。

  截至2015年底,共有675项基础理论类、软科学类和应用技术类成果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登记。“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环利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工程”“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中国生态交错带生态价值评估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10项成果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120项、三等奖158项,科普类奖2项。

  二是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环境管理。按照环境管理的需求,建立了“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的工作机制。水专项成果支持了一批水环境领域国家政策、标准的制定,支撑了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升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地方的污染减排、水质改善和水环境修复。依托“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先后制定发布《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8项技术指南,初步形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支撑体系,为污染物总量减排、空气质量达标等提供了核心支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大大提升了国产化监测仪器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利用高分一号卫星平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灰霾、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湖泊水华等遥感监测应用,为南京青奥会、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环境质量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农用地、工业场地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等研究成果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等标准出台以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技术基础。物种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调查、评价和观测等工作为《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分区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方法研究等成果支撑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关键技术与保护战略研究推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完成了核电厂安全监管运行执照文件规范化研究,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形成一系列国际先进压水堆安全审评技术,并应用于自主设计的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站(CAP1000)和“华龙一号”的核安全审评工作。

  三是环保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环保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并通过验收,为我国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搭建了高水平科研平台。“十二五”期间,批准建设了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14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以及大气、土壤等领域19个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启动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制定并发布《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试行)》。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建成核电厂全范围验证模拟机平台,提高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能力。环境保护部与科技部联合批准建设了22个国家环保科普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环保系统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名、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发布《环境保护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办法(试行)》,首批选拔环境保护领军人才19名、环境保护青年拔尖人才54名。

  (三)环保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环保科研前瞻引领不够。部分环保科研工作疲于应对当前的环境管理工作需求,缺乏对环境问题的适度超前预判研究,有时甚至处于被动应对局面。在环境基础理论和基础工作方面,对大气复合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电子废物污染、放射性废物污染、环境污染健康影响,以及重大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等新型和复杂环境问题的成因、机理和机制研究不足,科技引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环保科研整体统筹协调不足。环保科研顶层设计不足,部分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和管理存在条块分割、交叉重复现象,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一些研究项目在立项过程中对国家环保形势、环保政策分析不够,对国家环保科技需求定位不准,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环保系统科研队伍规模小,环保科技领军人才不足,地方环保科研能力十分薄弱。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布局尚不完善,建设与运行资金缺乏保障,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刚刚起步。环保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环境管理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环保科技体制机制亟待深化改革。科技投入中竞争性投入比例过大,缺乏对公益性科研机构长期稳定支持,不利于科研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开展。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不畅,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对环保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尚需建立有效的评估和退出机制。

  (四)环保科技发展趋势与需求

  1.国际环保科技发展趋势一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风险和人群健康问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过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常规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现阶段重点关注环境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问题。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环境污染物和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注重过程高效、结果准确、物种本土化的全生命周期毒性测试与预测技术的开发。重视源头上的绿色替代和末端治理的协同控制,以降低环境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二是更加注重解决复合性、系统性环境问题。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了以全球变化研究为目的的全球立体观测体系和研究网络,为各级政府提供了科学服务。环境问题需要系统解决,国际上环保科技已从单要素转向多要素综合研究、从局部地区污染防治向区域尺度甚至全球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转变。主要表现在:环境科学研究进入以地球系统为对象的综合集成研究阶段,开展了天地一体化、多环境要素交互影响的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环境信息网络,实现了环境要素的长期连续观测,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揭示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三是更加注重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环保科技将绿色技术融入各行业各领域,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措施,寻求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分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发达国家突破了一批环境质量改善关键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了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具体表现在:分子生物技术通过基因杂交、测序来揭示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和表现性状,为在生物反应机理上认识环境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手段。无人机遥感技术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大大提高了环境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环保科技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带动了环保产业大发展。

  2.“十三五”我国环境保护科技需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在面临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增大、国际履约任务繁重等形势下,国内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产业仍占很大比重,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仍然在一些地区具有“锁定效应”,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转型难度大。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环境高风险期,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更加突出,环境事故呈高发频发态势,核能核技术利用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部分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的任务尤为艰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环保科技要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大力推动创新发展,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驾护航。

  一是识别环境演变成因,引领国家环境保护方向。充分发挥环保科技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需要探明水体、大气、土壤污染成因与作用机理,为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环保工作将更加注重环境风险的防控,需要针对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研究复合生态毒理效应,探索环境风险评估、控制和监测预警技术,完善支撑绿色发展和全过程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需要针对环境质量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进一步完善环境基准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支撑平台,建立国家环境基准体系。

  二是攻克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支撑环境质量改善。按照水体、大气、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要求,为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需要突破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污染负荷削减、环境修复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针对生态保护、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需突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与重建、综合评估与可持续管理技术方法,建立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突破一批核设施安全运行、放射源安全使用、核废物处理处置、辐射与核事故应急等监管技术。面向我国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需要不断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解决国家相关战略过程中面临的区域环境问题。

  三是推进环保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

  针对我国环保科技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问题,需要完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创新机制,建立开放的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整合人才队伍,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形成与国家环保科技需求相适应的国家环保科技支撑能力。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