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记者:“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制造强国战略,强调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其中的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业、产业技术基础四个“基础”。您怎么看这“四基”?
袁利群:从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来看,过去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大增长的需求,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起来。这个发展过程更多是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以及替一些海外家电品牌代工的模式成长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快速发展,我们也积累了雄厚的制造基础和制造能力,在技术的领先性方面,通过消化吸收也建立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但是,比起海外的一些先进的制造业来说,我们的基础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制造业要强基,首先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要有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要提升供给方的质量和效率,这个质量在内涵上需要“四基”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能力的提升,要出更多的精品。因而,制造业要有脚踏实地的、专注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面向未来,企业要积极地营造创新创业的精神,因为制造业有了这样一个雄厚的基础,才能有根植制造业的优势,使制造业能够走向更高的台阶。
记者:今年“两会”提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也就是“中国制造+互联网”。那么,从产品和生产制造两个角度看,您觉得“互联网+”给制造业带来了哪些变革?
袁利群:在产品方面,“互联网+”强调用户体验。我认为,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要坚持产品的领先性。这需要不断利用新的技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要能给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这样才能成为“好产品”。
谈到“互联网+”对生产的影响,智能生产仅是工业4.0的一个部分。美的现在追求的是要建一个高水平的智能工厂,即把互联网的技术跟制造的整个制造系统全面结合。通过“智能工厂”来运行,最后达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人性化需求的生产。
记者:智能产品好不好卖?
袁利群:从方向上来看,我认为到智能产品一定是方向。至于速度有多快,我想任何人都不能很精准地去把握。但是,看过去5年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程度,都是呈数量级的在增加,所以智能产品升级,用户消费行为的转变,以及对便利性要求的提高,智能产品肯定会快速进行成长。
美的在去年“双11”有两款比较有代表性的智能产品,一款是美的智能电饭煲,在天猫平台10分钟就秒杀了1万台,还有一款智能对开门冰箱15分钟秒杀了12000台。这体现出了用户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和向往。从这一点来说,应该坚定制造业智能升级和产品迭代,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智能制造仍需解决标准化问题
记者:从美的的经验来看,智能制造现在能解决制造业的哪些问题,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袁利群:现在消费者行为、需求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等,对产品提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的需求。制造作为一个后端,要积极的满足这种个性化、小批定量的方式。
和传统方式不同,智能制造要求销、产、研全面达成一体化。这涉及到三个方面: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首先是载体的自动化,即使用工业机器人,促进设备的自动化。 第二,生产透明化,所有的一切生产的运作都是可视的。第三个是物流智能化,在生产的环节,所有的零配件、运营、物流是精细管理。在整个运营管理上,移动化、数据化。这几个方面集成一体,才形成了智能制造的系统工程。
从美的的经验看,智能制造需要解决几个基础问题:
第一个基础是标准化的管理,车间的各个生产作业的环节能不能进行标准化,因为机器只能识别标准化的工具。
第二个,产品能不能更多的标准化,产品的型号、核心部件能不能标准化,模块化。
第三个,相关的流程、作业要信息系统化进行控制。所有的作业信息全程控制,人机之间可以进行互动,机器与机器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机器可以跟生产制造控制的云端进行链接。另外,对生产中一些异常的现象及时的预警。
记者:机器人产业需要突破的难点在哪里?
袁利群:从技术角度来说,国外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有优势。所以,中国企业在资本的层面和技术的层面要开放,要积极地跟这些国外的机器人企业进行合作,美的参与投资德国的库卡机器人公司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推动产业和金融对接
记者:现在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正在遭遇一个融资难的问题。关于产融结合,您怎么看?
袁利群:目前出现了一些现象,就是金融和实体资金的通道梗塞,银行拒贷,企业惜贷,小微难贷的现象还是存在。金融的改革,不能光是就金融论金融。金融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通过实体经济的落地才能创造出价值。产业金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从两个方面可以去看:
第一个方面,希望在国家层面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产业资本进入到金融投资的领域。现在金融租赁公司,民营银行等等这些方面已经有了逐步的放开,但是力度可以更大一点。
第二个方面,金融跟实体经济有效的对接,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比如说现在国家的信用体系不太健全,银行机构对这个业务的信息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对金融风险的把控没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如今通过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打通所在的产业链,甚至是生态圈上的这些中小微企业在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上全面集成,是非常好的,通过大数据的模型、手段,可以有新的风险控制的模型。利用大企业的信用,一方面可以使资金及时有效的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同时也利用大企业的业务系统和他所掌握的这些数据信息,加快价值链条上结算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所以,我希望国家积极的鼓励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金融,美的一直是坚持这方面的工作。美的发展产业金融,一个要是建立全球的资金管理平台,满足美的的全球经营的战略和国际化发展。二是要发展产业金融,使金融和产业之间能够互相促进,建立互相驱动的模式,聚焦产业来发展金融。